0
沒有項目
0
沒有項目
總數: HK$
0
沒有項目
0
沒有項目
總數: HK$
IMG-LOGO
0
沒有項目
0
沒有項目
總數: HK$

評論



沒有紀錄

IMG-BLOG

活像個西緒弗斯有何不可?

石啟峰 | 2023-12-07 | 322 Views

《白日之下》的故事靈感源自真人真事。透過記者深入調查和報道的過程,揭露殘疾院舍虐待案件,以及香港社福制度的重大缺陷。

電影雖然以「白日(Broad Daylight)」為名,日光日白,但是劇情和氛圍極度壓抑,觀眾全程難以感受如白晝般的舒暢,反而與擠在院舍中的院友們一樣,無法舒坦地喘一口氣。即使於劇終一刻,女主角凌曉琪(余香凝飾)重新看見曙光,觀眾藉她的視角身歷其境,難免仍然心有戚戚。

觀眾會想,到底記者偵查真相是一個過程,還是目標?

在電影中,傳媒工作者時常嘲諷那種追求社會公義的「使命感」,且常以結果為本的心態看待工作。之於各種的社會不公,他們用諷刺作為自我防衛的機制,試圖緩解一次又一次的失望,進而變得麻木。難道削平自己就是無可避免的結果?

跟許多人一樣,我們從接二連三的失敗經驗中不禁疑惑:倘若最終無法改變世界,不能扭轉現況,那麼所有努力形同付諸流水,豈不是「白做」?與其當一個西緒弗斯,倒不如一開始就省點力氣更好。
儘管口中如此說著,但記者們幹起實事來,還是盡力而為。他們一切的付出似乎都指向了社會公義的理想。

電影的後段揭示了章院長(林保怡飾)侵犯智力障礙的院友,最終卻被律政司撤銷控訴。每當我們目睹作惡者逍遙法外的時候,往往會高舉起報應論的旗幟,也許是要從「惡有惡報」的虛幻想像中尋求一絲安慰。

然而,在這個帶有宗教意味的過程中,我們所信奉的道德價值觀無法得到彰顯,難免會因此對人類和現實世界產生怨懟的情緒——尼采將這種憤恨(ressentiment)解讀成弱者無法對抗強者的心理狀態。這種思緒很有可能發酵成習以為常的無助和絕望,使人困在「做甚麼都了無意義」的被動思維裡。

電影的結局有一句畫龍點睛的對白:「不要因為做了一件對的事而內疚。」

關於孰對孰錯,我們大概心裡有數。不論善惡與否,沒有人能夠逃避自己所作的行為和後果。畢竟,世間因果循環的運作,從來都不是人類有限的智慧所能想像和推測。唯一能肯定的,就是回歸到自身行為的本質。我記得中學口試討論過一句老生常談的話:「勿以惡小而為之,勿以善小而不為。」導人向善的大道理人人皆知。堅持行善或拒絕作惡可以是種選擇。其實,躲進兩者之間的縫裡也是一種選擇。

奢望憑藉自身微薄如塵埃的力量改變這個偌大的世界,原也是一個自大的想法。姑且綜觀歷史,人類本來就如西緒弗斯,總是重複同樣的錯誤;我們已經汲取過類近的教訓:「已有的事必再有,作過的事必再作;日光之下並無新事。」(傳道書 1:9)。

乍看起來,世界在白日之下確實顯得灰暗,甚麼都不做固然是個合理的選擇。但要是還有餘裕的話,我們也可選擇把該做的事先做了再算,縱使最終只是白忙一場。

作者其他文章

2024-02-26

心法先於技法

石啟峰 | 2024-02-26 | 149 Views

不要覺得寫作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,至少印南敦史是這樣告訴讀者的。《日本暢銷書點評手的超寫作術》並不是一本傳授寫作技藝的工具書,反而更像是為初心者而設的入門心法。所以,此書大概能為寫作者注入一些信心和動力。 對於寫作,筆者才剛創建角色沒多久,仍然在新手村打怪練功,跟許多人一樣,也曾遇過書中提及的關 ...

繼續閱讀
2023-10-22

詭秘的城市記憶

石啟峰 | 2023-10-22 | 409 Views

我選讀謝曉虹的《無遮鬼》,完全是因為非常詭異的書名。十月適逢萬聖節,也就是西方的「鬼節」,所以我決定挑一本怪奇的小說來閱讀。在閱讀的同時,我開始思考:在風雨飄搖的時代,究竟是人類還是鬼怪更可怕呢? 《無遮鬼》是一本短篇小說集,其中絕大部分故事的靈感來自於人們熟知的社會運動和事件,這些時事大概也 ...

繼續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