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標題稱某大書展 「建制」,因為近年嘅審查程度已經去到明張目膽嘅地步,亂咁DQ出版社,大型書店霸晒所有靚位已經變得微不足道。如此千瘡百孔嘅書展,各個書業單位仍然甘之如飴,到底呢個現象係點樣形成?
本店開張四年,每逢建制書展舉行前後,生意都會異常淡靜,隔離舗店員問我點解,我話就好似你去完美食展,食飽晒出返嚟就唔會再去餐廳食飯。
呢個比喻其實唔係好貼切,就算你今日再飽,第二日都總要食嘢,但係當你書櫃塞滿晒喺書展買嘅書,你可能幾個月都唔會再買。
讀大學嗰陣曾經做個出版社書展臨時工,親身體驗過展覽期間龐大嘅消費力;N年後自己開書店,由於冇參加書展,就體驗到另一個極端───銷情極端慘淡,更慘嘅係租金雜費並唔會因此消失。
"If you can't beat them, join them."
連鎖書店、出版社、發行商,原本喺產業鏈不同位置嘅單位喺書展 #連成一線,形成一個超級黑洞,吸收全年大部分書籍銷量,好多出版社已經演化到只會喺書展出新書,減低滯銷風險。小型書店眼巴巴睇住新書出版冇得賣,之後再賣都已經係水尾,結果都係要跌入書展黑洞,執到幾多得幾多。久而久之,參與建制書展已經成為出版社及小型書店生存嘅必要條件。
我對建制書展好不滿,但係又有好多我支持嘅出版社同書店參展,咁,我應唔應該去?
如果我有恆常閱讀習慣,我係唔會提出呢個問題,因為我知道有其他方法支持,並且會身體力行。
如果我只會趁熱鬧買書,平時連邊度有書店都唔知,可能因為有獨立書店結業、出版社被打壓而心有不甘,呢種道德責任感其實係救唔到佢哋,只有你真心享受購買同閱讀一本書,香港書市先會多一分希望,去唔去建制書展其實並唔重要。
咁點樣先可以令自己享受閱讀?簡單嚟講就係保持好奇心,而呢種好奇心其實對你嘅工作以至身心健康都有幫助,係非常實用的,有機會喺之後嘅文章同大家分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