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十年代初,香港經濟由英資獨領風騷,英資怡和旗下的置地,以換股方式鯨吞牛奶冰廠,藉此擴張勢力。然而,七十年代末期以後,新興華資財閥崛起,英資財團因憂慮香港前景而有所退縮,此消彼長之下,華資強人李嘉誠、包玉剛等先後從英資手中奪取和記黃埔、九龍倉、香港電燈及會德豐等公司。
八十年代中期,以劉鑾雄、羅旭瑞等為代表的「股壇狙擊手」將歐美的收購戰術引入香港,一些經營保守的傳統家族企業,如華人置業、香港大酒店等,先後成為被狙擊的對象……
踏入九十年代,隨著中資的崛起,部分作風進取的中資大企業,如中信泰富等,先後展開對恆昌、美麗華酒店的收購戰,挾巨資的國有企業如首綱、中航等,亦在香港大展身手。與此同時,已晉身跨國企業之列的東南亞華僑財團亦不甘後人,先後策動海託、亞證、電視企業等一系列收購兼併。
這套書正是從這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收購兼併案例中,選取了二十四個極具代表性的經典個案詳加演繹,力圖再現當年這段風起雲湧的商戰經典,給讀者得以借鏡和啟迪。全書兼具學術性、歷史性和可讀性,文字流暢明快,適合社會各階層的讀者,特別是財經界人士閱讀,是一部了解和研究香港企業收購兼併歷史的難得好書。
頁 數:215